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南京财经大学“一皖茶油”队三下乡助力金寨茶油产业“点金”升级

南京财经大学“一皖茶油”队三下乡助力金寨茶油产业“点金”升级 7月5日至7月13日,为深入挖掘金寨山茶油产品衍生价值,打响“东方橄榄油”名号…

南京财经大学“一皖茶油”队三下乡助力金寨茶油产业“点金”升级

 

7月5日至7月13日,为深入挖掘金寨山茶油产品衍生价值,打响“东方橄榄油”名号,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一皖茶油”实践队深入安徽金寨油茶产区,开展系列调研活动,深入了解金寨山茶油产业发展痛点,寻找油茶促进乡村振兴的契机。

 

得天独厚“皖式”油 山林孕育好品质

甫一踏入金寨东旭大别山油茶基地,漫山油茶树枝繁叶茂,硕大油茶果映入眼帘。团队成员在基地负责人徐浩先生带领下,进入油茶林间,真实接触油茶树及其果实。经徐先生介绍,“一皖茶油”实践队了解到,安徽金寨是中国油茶种植北缘,已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在北纬29°至35°的广袤大别山区,山茶果历经13至14个月的生长周期,经采摘、晒果、压榨、萃取的加工过程,成为被誉为“东方橄榄油”的珍贵茶油。

在徐先生的提醒下,团队成员惊喜地发现油茶园中的巧思——为迎合油茶喜光特性而依托梯形设计的分布格局。徐先生向团队成员们解释道:“梯形种植设计最大地利用了光照,促进了油茶果发育,提高了挂果率。在雨季,水土流失也得到缓解,更有利于油茶树根系发育。”但这使得农户需定期亲自进行除草、灌溉等管护工作,而无法接受大型机械作业,每亩年均需投入约60个工时,人工成本占总生产成本一半以上,且作业效率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提升。实践队通过此次参访,对油茶的一产环境有了直接认识。

图为油茶基地部分茶田 张佳乐 供图

 

油茶产品陷困境 创新发展道路长

为充分了解茶油二产及衍生发展的现状,“一皖茶油”实践队参访金寨油茶产业园,开展油茶专项产业咨询会。山美茶油公司余光明总经理和东旭大别山公司胡胜春总经理热烈欢迎团队成员调研,给予实践队创新创业指导。

咨询会上,就油茶产品信任危机,余总经理指出:“经历‘五斤果出一斤籽,五斤籽榨一斤油’的高损耗,纯正山茶油合理售价必超八十元每斤,与电商充斥的二三十元‘调和油’形成巨大反差,严重扭曲认知,冲击品质企业,销售成为难题。”为助力企业发展,团队负责人李蔡翔向余总经理和胡总经理阐释了“探索茶油的新概念衍生品与多元化营销”创业计划,胡总经理认为,开发油茶成分美妆品是应对市场要求拔高的良好举措。

当前,以东旭大别山和山美山茶油为代表的金寨山茶油龙头企业,致力于提升产品的市场影响力,真正将金寨山茶油打造为“东方橄榄油”,实现好油溢价,普惠中小农户,承担企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油茶产业咨询会 张佳乐 供图

 

调研实践促发展 青年责任谱新章

调研期间,团队扎根梅山镇、油坊店乡和燕子河镇等油茶产区,走访13个农业工作站,收集587份有效问卷,获得11份基层单位感谢证明,调研成果丰富。

在金寨县经济开发区党建办组织的实践总结会上,团队成员董思语代表团队做总结汇报,她提到:“大学生带知识下乡,点燃乡村活力,筑起校地连心桥。”团队指出,可通过强化山茶油与健康观念的相关性,直击营销痛点。此外,提升山茶油的数据收益和环保收益也是顺应发展的有效路径。党建办张卓副主任认为,实践团队系统性整合产业信息,以经济学研究视角提出创新创业设想,为金寨茶油注入知识活力和创新思维,架起产销对接桥梁,激发产业内生动力,赋能乡村振兴人才造血。

图为“一皖茶油”团队合照 张佳乐 供图

 

百年古木孕金果,一脉匠心守山珍。实践队深知,这抹舌尖的醇香承载着生态价值与乡愁记忆。团队将以知识助农破局,搭建产销新桥梁,共促工艺升级与品牌新生。大别山间,茶果的芬芳沉淀着时光,相信在各方守护下,这片青山馈赠的“液体黄金”必有新生。

(通讯员 董思语)

作者:许雯嘉欣、孔灵杉、陈慧;指导老师:王思佳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389-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