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北京科技大学实践团赴甘肃庆阳支教——支教半程,从“隔阂”到“共振”

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洪德镇河连湾小学的乡村校园里,一场跨越城乡的教育实践正悄然改变着孩子们的成长轨迹。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陇熠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秉持“以科技赋能、…

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洪德镇河连湾小学的乡村校园里,一场跨越城乡的教育实践正悄然改变着孩子们的成长轨迹。北京科技大学甘露陇熠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秉持“以科技赋能、以文化铸魂”核心理念,在支教半程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行前筹备阶段,实践团精心构建“科技+非遗”教育体系。通过打磨动画课件、设计分层课程,将抽象非遗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教学内容;联动摘星、云翼智航等北科大其余8支实践团联动上课,并与陇东学院教育学院支教团队联合开展支教活动,共同形成教育合力,申报4个资助项目筑牢资源保障;开发融合传统纹样的文创产品,制作非遗主题表情包及团队原创绘本,为非遗传播注入青春活力。

(实践团前期准备情况)

课堂实践中,团队实现教学策略精准升级。面对初期孩子们对科技术语的迷茫,迅速将“高大上”的数字化展示转化为生活化体验:用橡皮泥制作简易司南,通过平板电脑呈现文物高清影像,自己动手制作漆扇、皮影、剪纸、陶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课堂从沉默尴尬到互动热烈,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与举起的小手,成为教育成效最生动的注脚。

(孩子们手工课情况)

红色教育创新开展成效显著。团队带领学生走进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通过实地研学追溯革命足迹;设计“突破封锁线”“巧渡金沙江”等长征主题障碍赛,让团结奋进的红色精神在游戏中浸润童心。校地联动持续深化,高校导师实地考察捐赠物资,建立长期帮扶机制,解决乡村学校设施老化、资源不足等实际困难。

(孩子们在参加红色教育课程)

截至目前,实践成果已形成广泛影响。在宣传方面,团队在微信、抖音等六大平台发布推文视频超90篇,总浏览量超3万,获三下乡网、大学生云报、多彩青年网、甘肃零距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在教育实践上,开发10类文创初稿,开展漆扇、剪纸、皮影等非遗课程,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在长效建设上,与当地学校共建“科技非遗”数字档案体系,为乡村教育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

下一步,实践团将深化数字非遗教育模式,推动VR云展、非遗数据库走进课堂,让短期支教的星火转化为乡村文化教育的燎原之势,用青春力量书写乡村教育振兴的新篇章。(实践团成员合照)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570-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