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语润乡土,医路同行”——安徽医科大学“蒲公英”暑期社会实践团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力

为深入贯彻 “健康中国” 战略,以语言为桥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引导青年学子扎根祖国大地,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7 月 10 日,安徽医科大学 “蒲公英&rdq…

为深入贯彻 “健康中国” 战略,以语言为桥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引导青年学子扎根祖国大地,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7 月 10 日,安徽医科大学 “蒲公英” 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六安市霍邱县泽沟社区,将医药科普与语言推广有机融合,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的同时,以普通话为纽带促进文化传播,让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基层焕发新活力。

实践团特邀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家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健康科普讲座,以“小切口”推动“大健康”,为建设幸福社区注入专业力量。药学部杨婷主任结合常见药品的功效,详细介绍了皮肤瘙痒、头晕嗜睡、恶心厌食等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图文并茂地解释了交叉用药、用药过量及药品误用等常见的用药不当行为和处理措施,通过“用药小诀窍”帮助居民记忆预防措施。口腔科辛保见医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龋齿、牙周病等常见口腔疾病的危害,借助口腔模型生动展示了牙线清洁口腔的方法与“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法,全方位介绍口腔清洁、护理等预防措施。

 

 

 

 

讲座结束后,专家团队为60余名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咨询,耐心解答对居民们关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疑问,并结合个人健康状况和治疗史,提供了精准的用药指导和饮食禁忌提醒。居民们纷纷表示,专家们专业、亲和的态度,让他们倍感温暖和信赖。一位居民说道:“这样的义诊活动非常贴近民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又提高了健康意识!”

 

 

 

 

 

 

此外义诊活动还设置了中医药文化、急救科普、传统养生以及健康检测等多个体验专区。在充满 “药香” 的中药展区,实践团成员耐心细致地为村民们介绍艾叶、藿香、酸枣仁、苍术、陈皮、薄荷等药材的功效,并手把手教村民制作驱蚊、防疫、安神的中药香囊,通过"识药-制药-用药"全流程互动,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茶饮制作区,村民们围在团队成员身边,品尝着以乌梅、山楂、陈皮等药材为主要药材新鲜熬制的酸梅汤,纷纷赞不绝口。“艾草养生锤”最受老人们喜爱,他们亲手用艾草、布料、麻绳等材料兴致勃勃地动手制作,互相轻轻敲打肩颈、腰背等部位体验使用效果。大家一致认为,这种“DIY制作+体验”的活动方式,既增强了养生保健意识,又深深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急救科普与传统养生展区,实践团成员利用心肺复苏假人模型和海姆利克训练马甲科普急救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急救技能“听得懂、学得会”。另外一边,实践团成员以规范动作演示太极拳,讲解其调节呼吸、增强体质的养生原理,将传统养生智慧融入健康服务。免费健康检测区的成员们通过搭建宣传展板、为居民测量血压、血氧饱和度,并用普通话与现场百姓交流,帮助居民解释检测结果,掌握自身健康数据。同时向前来问询的群众发放普通话宣传手册,号召大家共同参与到普通话宣传、推广的队伍中来,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义诊结束后,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红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课程以“推广普通话,助力淮河文化传承创新”为主题,深入解读了总书记关于加强淮河流域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老师指出,淮河流域作为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带,孕育了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然而,流域内五省文化各具特色,方言差异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协同发展。推广普通话不仅能为文化传播提供统一载体,更能促进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文明凝聚力。最后,她寄语青年学子:“既要当好健康守门人,更要成为文化传播者,用专业服务彰显新时代医学生的担当。”

 

 

未来,“蒲公英”实践团将继续秉持“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以医者仁心的专业精神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深化实践调研,创新服务形式,让医学科普和普通话推广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在服务人民健康的事业中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奋斗篇章。(文/余海洋 方镇 李乐妍 史晓宇 程梦婷)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360-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